当前位置:首页 > 游戏 > 正文

生活即教育 杜威四个即,教育即-欧米茄(Omega)手表中国

  • 游戏
  • 2025-05-23 20:08:44
  • 3
摘要: 大家好,关于生活即教育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,不过没关系,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杜威四个即,教育即的知识点,相信应该可以解...

大家好,关于生活即教育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 ,不过没关系 ,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杜威四个即,教育即的知识点,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,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,还望关注下本站哦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!

本文目录

  1. 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是谁说的
  2. 生活即教育是谁说的
  3. 生活即教育是谁提出的

一、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是谁说的

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:“生活即教育,一日生活皆课程。 ”也就是说:“我们不能只把集体活动看作是幼儿的学习活动 ,而应该把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赋予教育意义,要做到生活教育化 、教育生活化 。 ”

一 、实施一日生活皆课程,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习惯

所谓习惯是一种行为的模式 ,是在反复“操作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 。就是说在刺激和反应之间,由于不断地重复而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,习惯随着不断的重复而日益巩固 ,越来越不容易改变。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:“习惯养得好,终生受其益;习惯养不好,终生受其累。”美国心理学家威廉·詹姆士说:“播下一个行动 ,收获一个习惯;播下一个习惯 ,收获一种性格;播下一种性格,收获一种命运 。 ”可见,习惯对于人格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,习惯体现性格,性格决定命运。“

我国着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还说过:”凡人生所需要的习惯、倾向态度,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 ,六岁以前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,这个时期培养的好,那么习惯成了 ,不易改,倾向定了,不易移 ,态度绝了,不易变。“美国许多着名的传记作家分析名人的传记后得出结论:几乎没有一位名人在儿童早期未曾获得良好的教养 。总之,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婴幼儿时期最该培养的 ,这才是根的教育。

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(试行)》中五大领域的培养目标 ,特别强调幼儿兴趣的激发和习惯的养成。由此我们可以认为: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知识教育,而是养成教育;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,而是养成习惯 。其中 ,健康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明确指出:幼儿园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、睡眠 、盥洗、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,教育幼儿爱清洁、讲卫生,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。因此 ,在实施”一日生活皆课程“的理念时,以 ”三餐一点加午休“为实践载体来落实《纲要》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。

例如:进餐活动我们会这样做:充分的准备工作是进行好进餐活动的基础 。首先教师一般情况下会从这七个方面做准备:

1 、准备轻音乐。(如:班得瑞音乐)进餐时放轻音乐,营造高雅、轻松的气氛。

2、准备适宜的餐具 。餐具要使用科学 、利于孩子吃得文明 ,进餐时盘子碗能够同时使用,锻炼孩子用盘子吃菜的能力 。帮助孩子学会科学进餐。(如:学会了干的食物和流质食物同时吃或根据需要吃)

3、积极向上的教师状态(语言、表情 、心理、行为)。教师动作轻、语言柔和,语言起到积极的作用 ,行为起到榜样的示范,要给孩子营造轻松的心理环境 。

4 、物品要定置摆放。桌椅是否宽敞利于孩子进餐,进餐中的所需物品是否准备到位 ,固定位置摆放。

5 、设定有价值的教育内容 。(饮食、安全、礼仪 、主题等)

6、合理的人员分工。主班有目的、有计划的组织一日生活活动 ,使教育内容更充实 、有效、全面,其他教师做好盛饭添饭和环境卫生的维护。

7、教师和幼儿要成为环境的维护者 。教师及时擦桌面 、扫地面,引导孩子不撒饭 ,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。

二、实施一日生活皆课程,增强了教师的保育意识

在过去,一提到幼儿园的保育工作 ,大家就会认为是打扫卫生,为孩子的吃、喝 、拉、撒、睡服务的机械劳动。通过园级培训,现场提问 ,年级每天的督促检查,每周的班会交流 。经过”一日生活皆课程“的落实,大家才醒悟到 ,在管理幼儿吃喝拉撒睡的同时,是观察孩子和了解孩子的过程,是与孩子有更多交流时机的过程 ,是给予孩子母亲般爱的过程 ,更是给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、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过程。因此,教师保育孩子由被动的机械式劳动,转化为真诚的充满爱的表达。

三 、实施一日生活皆课程 ,教师关注到了幼儿的身心健康

幼儿期,是幼儿身体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,更是孩子人格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期 ,因此,作为教师不光要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 。首先在”三餐一点加午休“上,重视幼儿的身心健康 。过去 ,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: ”快快快,人家都吃完了,就你还没吃完。“”老师要打扫卫生了 ,你到那边吃去。“”快躺下,看谁还没睡着 。“等类似于这样的催促孩子,让孩子心里常产生一种不够稳定和愉悦的心情。现在 ,教师通过学习 ”幼儿的身心特点“ ,把三餐一点加午休当课程来实施,是教师进一步认识到吃饭睡觉对幼儿的重要性。因此,在幼儿的三餐一点加午休期间 ,营造安静、轻松、愉悦的环境是每位教师责无旁贷的事情 。

其次,在一日活动的其他教育环节,教师首先做到 ,让孩子在遵守规则的情况下,获得自由。教师的语言要能起到榜样的作用,做到不在群体幼儿面前批评某一幼儿。当幼儿发生不良行为时 ,单独查明原因,正面引导 。对特殊幼儿做典型案例,做到关注幼儿个体差异。

四 、实施一日生活皆课程 ,增强了层级的管理职能

在我园落实”一日生活皆课程“的过程中,实现了三级双向互动管理模式。过去的教育教研,主要是一个单线走的过程 ,而且教育和保育不能够有效的结合 ,在”一日生活皆课程“的理念引领下,用主题课程统领全部的教育内容,在日核心经验的落实下 ,达到人人对教学的有效参与,使教育教学是全班教师共同实施的过程 。班主任从过去的主要管理班务,转变到班主任具有培训指导本班教师的能力 ,具有全盘把握和协调本班保教工作的能力,具有调动和促使本班教师有团队精神的能力,具有带动本班教师落实教育理念的能力。年级主任从过去的主要是传达会议精神和被动管理 ,转变到具有大局意识的管理者,能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,能形成横向互动 ,三个年级主任之间又形成了纵向互动。

五、实施一日生活皆课程,找到了教研的突破口

幼儿园的课程应在三教或两教一保共同协作下开展,其中 ,班主任是课程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。同时 ,班级在形成周、日活动计划时,是平行班共同研讨的过程,日核心经验又是三教共同研讨的过程 ,班主任能做到实施过程中的指导 。达到了,周周有教研,日日有教研 ,时时有教研。这样的过程,是集体智慧的体现,是所有课程能相互渗透补充达到教育内容浑然一体的探讨空间 ,是达到人人对课程了解的时机,是教师共同提高的过程,是课程不因人员问题正常进行的途径。

六 、实施一日生活皆课程 ,实现了大型活动进课程

六一活动几乎是每所幼儿园上半年的中心工作,过去更多的是老师指定好活动形式及内容,幼儿是被动的实施 。我园将 ”六一“活动以主题的形式 ,按年龄段做出符合幼儿年龄的主题活动实施计划 ,每天的活动赋予教育意义,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,并将活动渗透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 ,如:六一是谁的节日?你想怎样庆祝节日等活动。让六一真正属于孩子,让孩子因六一而快乐,成为了这次主题的真实写照。

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 ,以上,是我们在实践 ”一日生活皆课程“过程中的几点收益和感悟,我们坚信”生活即教育“这一理念的科学性 ,我们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进一步的挖掘其内涵与价值,用实际行动为孩子创造属于他们的乐园,还孩子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!

二、生活即教育是谁说的

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提出的教育理论 。

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 ,陶行知的教育理论,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、社会即学校 、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。

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,反对死读书 ,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。后又把生活教育的特点归结为生活的、行动的、大众的 、前进的、世界的、有历史联系的几方面 ,是争取大众解放 、民族解放的教育 。

“生活即教育”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。

生活即教育 杜威四个即,教育即-欧米茄(Omega)手表中国

所谓的生活即教育是指就是把生活本身当做一种教育来进行,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对象,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教给我们知识。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:“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;过好的生活 ,便是受好的教育,过坏的生活,便是受坏的教育 ” 。

生活教育与生俱来 ,与生同去。出世便是破蒙,进棺材才算毕业”。由此可见,“生活即教育”的基本含义:

第一 ,“生活即教育 ”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,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,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。第二 ,“生活即教育”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,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,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。第三 ,“生活即教育”是一种终身教育 ,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。

“社会即学校 ”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。

结合当时并非所有人都能够接受教育的社会背景,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,提出“社会即学校” ,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。而“社会即学校”他的核心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 、学习的内容,让更多的人受教育

。他认为学校里的东西太少,不如反过来主张‘社会即学校’ ,这样的话教育的材料,教育的方法,教育的工具 ,教育的环境,都可以大大的增加,学生、先生可以多起来。陶行知提出“社会即学校 ”的主张和“生活即教育”一样 ,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、学校与社会相脱节 、相隔离 。

“教学做合一”,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。

“教学做合一 ”用陶行知的话说,“即是生活现象之说明 ,即教育现象之说明 ,教学做是一件事,不是三件事。我们要在做上教,在做上学 ” 。他用种田为例 ,指出种田这件事,要在田里做的,便须在田里学 ,在田里教。

生活即教育 杜威四个即,教育即-欧米茄(Omega)手表中国

在陶行知看来,“教学做合一”是生活法,也是教育法 ,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,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,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“做”的活动中获得知识。

三、生活即教育是谁提出的

1、陶行知 。陶行知先生在1930年3月《乡村教师》第9期提出“生活即教育 ” ,“社会即学校”的观点,他认为教育的发展历史经历三个时期:“生活是生活,教育是教育” ,两者分离;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 ,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,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。所以生活及教育是陶行知提出的。

2 、陶行知,安徽省歙县人 。中国人民教育家、思想家 ,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,代表作品有《中国教育改造》《古庙敲钟录》《斋夫自由谈》 。

生活即教育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 ,更多关于杜威四个即,教育即、生活即教育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。

发表评论